- 最近「體面」、「快別這麼說」、「傻了吧唧」這三個詞用的不合常理的頻繁,很明顯受到老羅的影響。
- 買東西時,我們常買的其實是時間與自由。例如我手機根本用不到 256GB,但買了這容量的,就不用擔心儲存空間問題;搭地鐵的頻率現在買月票不一定划算,但先買了月票,我就有了要去哪去哪的自由,不用每趟出行還要計算成本。雙十一也不用花時間去研究折價規則或分享一堆連結去拿到折扣金。金錢本來就是來提升生活品質的,錢要花才是自己的。
- 強大的如混蛋般的內心是需要訓練的。
- 曾經以為這世界就分兩種人:對別人寬容自己殘忍的人、對自己或別人都沒有要求的人。很明顯我錯了,還有一種對自己沒要求但還是對別人苛刻的,到底多強大的內心支撐著這種傻逼,學習了。
- 令人厭惡的不是 Free Rider 本身,是想做 Free Rider 還要編一些自以為比別人都充分的理由。
- 有時候不理解聽到要考試,然後祝我好運的同學在想什麼?他們一定不清楚,有些人考試是不用靠運氣的。
- 一天之中我效率最好的時間是剛睡醒與睡前,自我分析的結果是,這時候心中不急:一早覺得時間很充裕;要預估自己睡著的時間,就像一個 Poisson Process,是操心不來的。正如人的一生,在孩童時代從不覺得人生有盡頭;老到一程度後,醒來的每一天都是賺。介於中間的這種急迫感與否,可以是判斷一個人脫離童年的重要的指標。
- 所有句子短了都更有味道,就像這一句。
- 一個好主管與壞主管最大的差別,就是懂的產出的意義遠大於中間的努力。
- 半熟的荷包蛋配上熱騰騰的飯,足以使任何清醒且理智的人短暫的想犯罪。
- 我對任何吃冷食當午餐的人類,都深表同情。
- 對任何國家、民族的認同感,都是先建立在食物上的。
- 人都愛吹牛。管院的在 LinkedIn 上,科學家在 arXiv 上,軟體工程師在 Github 上。
- 說話速度反映著社會的運轉速度。從鄉村到城市,從過去到現代,從管大方向的老闆到忙活的職員,都能順著這個思路去分析。
- 很多人以為談錢傷感情,在談感情的人就會知道,其實談感情才傷錢。
- 遠看一個國家時,我們都看到最先進、最高端的產業,例如汽車、製藥。生活在一個國家時,感受最深的卻都是那些基礎的、與生活相關的,例如物流、地鐵。用曾國藩的方法論做事,我建議商學院別成天討論 innovation 與 entrepreneurship。企業請些英文客服,網路介面多個英語選項,不用請麥肯錫來做戰略規劃,這些常識的東西就很好使了。
- 還記得小時候看過錢鍾書那個關於真相是赤裸裸的譬喻,細思極恐。是的,君不見我們抱著四五百頁厚厚的小說,其實就是想找那幾句帶有哲學味道的句子,但卻不會直接去看諸如羅素《自由之路》、康德《實踐理性批判》等等薄且遍地名言錦句的小冊子。真理的普世性,讓其通常簡單無比。另一個印象很深的是國中時一位老師曾對我說,別小瞧那些理所當然的道理,若真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,成事只是早晚罷了。
- 大錯不犯,小錯不斷,這句話拿來經營感情也是很深刻的。
- 拿著一份作業,能一題一題按照順序,不跳題心平氣和地做下去的,基本都是大神。他們寫考卷的樣子,莫名讓我想起領導去審視各部門的畫面:辛苦了、挺好的、加把勁。
- 聽龔琳娜唱杜甫的《登高》中唱到: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之時,突然有種莫名的觸動,不是那種真的被文字描寫的壯闊感所震驚,而是一種喚醒遙遠記憶的溫暖。突然間我懂唸書的意義了。小時候背詩確實苦,但正因為那時的積累,讓多年後的我,重新聽到那些看似遺忘的詩詞時,心中一根隱密的弦被撥動了,就像在異鄉吃到了滷肉飯、在外國聽到中文歌、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事物陡然昇華成文化、故土與臍帶。所以還是多看些好東西呀,這樣我們會有更寬廣的觸動。
- 我突然想,是不是那些斜槓的、多愛好的、有趣的人,其實內心中都有一種難以與外人說的寂寞?那種我與這世界沒啥好說,只能寄託於、流連忘返於各種迷人的、與人類無關的事物之間,例如獨自喝大酒、唱沒人欣賞的歌、寫只有自己看的詩。我對這樣的人獻上崇高的敬意。
- 在喝醉酒去小便時,那寒冷到直哆嗦的深夜時刻,我感受到另一個靜謐的平行宇宙。
- 相比第一年,學校除了課少了很多,網課也更是可以想翹就翹之後,忽然覺得日常學習強度高多了。嗯,讓我想想這問題出在哪裡。
- 今天還是沒忍住,雖然已經為此後悔過很多次了。每次聽到我爸友善的提醒我,要功利一些的找有人脈的教授,找有業界資源的老師之類的話時,還是會很不耐煩的覺得此論述迂腐,酒香不怕巷子深,彪悍的人生不用解釋。我去,我真過分聰明了。
- 人在國外買東西容易被坑,背後原因就是缺乏錨定。
- 在我用 excel 畫出 Markowitz 相關的模型時,我承認之前小看它了。不過等要對不同分頁的多筆資料取相關係數時,還是忍不住對它罵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