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有些書是有鑑賞期的。如果在十年前看瓊瑤的《窗外》,可能會為江若雁的奮不顧身與康南的一往情深所感動,而連帶的喜歡那多少有些典雅的文字。但過了最佳賞味期後,現在看了人生第一本的言情小說,我知道也會是最後一本了。可能極端了一些,但在我看來,江若雁有的就是無知的賤,無知本身無罪,但跑出來害人就是一種罪,且是一種用無辜來包裝,更可惡的罪。
- 推薦 03 年,段奕宏與郝蕾版本的《戀愛的犀牛》,這舞台劇太強了,能在 480p 的畫質中感受到很多 4k 也感受不到的張力。
- 因為待的地方有大螢幕,重新看了一遍哈利波特。熟悉了劇情之後,就能把注意力放在很多道具跟細節上。一到七集在我心中有明確的排名:3 > 5 > 6 > 1 > 2 ≥ 4 > 7-2 > 7-1,主要的決定因素就是天狼星、Fred George 雙胞胎的出場頻率。阿茲卡班排第一是除了天狼星第一次出現外,還有那張歡樂的劫盜地圖;鳳凰會的密令是因為天狼星掛了;混血王子的背叛是 Fred 跟 George 惡搞低能女校長那一段白看不厭;神秘的魔法石有太多的回憶:還很可愛的三位主角、第一次見到斜角巷的激動等等。消失的密室有可愛的鳳凰,火盃的考驗有可愛的花兒姐妹,算是不相上下;最後一集除了最後的巫師大戰看得很激動外,真的有太多能吐糟的地方,不說了。另外,去過倫敦與劍橋之後再看,就會有點強迫症的想把場景認出來。
- 與人辯論這種東西,取決的往往不是論證的邏輯通順自洽,而是誰對這議題的知識儲備多一些,誰侃起來氣勢就強一些,然後,氣勢強的一方,邏輯也就外顯得完備。這會讓知識儲備少的哪一方,吃很大的悶虧。談兩岸的軍備推演的時候是這樣,去基督教團契問問題的時候是這樣。但這是很不對的,這是把知識用一種力量的形態粗暴地強壓在他人身上。有人開玩笑文學的、社科的論文是最好寫的一種論文,因為當一種精確的白話描述進行不下去時,只要接上某某學派、某某理論、某某典範、一些也不明就裡,不明覺厲的專有名詞,這樣讀不通、讀不懂的時候,問題就是讀者的。好的作家往往也都能意識到此問題,典型了例子是盡量避免使用成語,因為成語是死的、僵化的、有框架的,國高中作文考上放上去顯擺用的;相對的,好的作家能自行創造適合自己描述意境的用詞,更好的貼切所思所想,老子在講名可名,非常名的時候,正是理解了文字的局限性,才在最一開始就提醒讀者。魯迅說,真的猛人,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;同理,在作家上,真的好作家,敢於用簡單直白樸素的語言去書寫。
- 小時候聽到,王候將相,寧有種乎,覺得牛氣沖天、心中激憤。但後來想想,嚴世藩被叫做小閣老就因為他爸是嚴閣老,王候將相,豈無種乎?
 |
---|
Torrenova, Sicily, Italy |
- 這個月到蘇黎世找朵瑞斯蹭吃蹭住。因為好奇,看了一些解釋瑞士為什麼會那麼有錢的文章,共同點都是他們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,不同點在於他們如何躲過的,主要可以分為兩派:一派喜歡瑞士的,會說由於敢以命相搏的剽悍與團結,阻止了德義入侵的念頭;另一派討厭瑞士的,會說他們幫納粹政府籌資,除了賺戰爭財外,還吸收一票貪生怕死的富豪或高技術人員入境,為之後銀行業與鐘錶業打下堅定的基礎。我總結,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是,瑞士因為獨天德厚的地理優勢,山多地少易守難攻,讓列強認為,反正對手好像也拿不下,我好像也沒那麼想要,就放任其中立。
- 她的房東太太,在好幾個點上跟我媽相似:老師、風雨無阻的愛長跑、飲食健康無比、看世界單純而天真;與瑞士人聊天的秘訣(可能跟全世界的人聊天通用),就是不要去批評瑞士的任何東西,人的開明都在理性層面上,淺意識上通常是另外一回事。例如我很費勁的想跟她說明,瑞士能那麼乾淨、垃圾分類那麼踏實、教育上適性發展、職業與學術學校都受到尊敬、處理肉品人道到有些無言(就是瑞士先弄出不能活著煮龍蝦或冷凍運輸的法案的);這些都挺好的,但可能要明白,不是因為瑞士人的善良讓整體社會變好的,而是因為有錢,才讓瑞士人普遍善良的。以為沒點明為什麼有錢的已經算高情商了,傻了。天真是種幸福,但是單純天真的幸福,往往建立在對他人殘酷上的。
- 這件事還能往下說三點。一、除非是家人或在乎的朋友,很多事真不用認真的解釋,又不是辯論賽,太累太傻了。二、道德問題常常不是道德問題,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認知問題。例如,善良的老闆買山種樹,立意善良,但因為視野狹小,沒考慮到生態多樣性的問題然後亂種,對最終結果可能是不道德的。這種其實更可怕,因為社會大眾普遍是支持的。三、客觀理解自己享有的優勢,是同情心的起源。承認自己在社會上屬於佔便宜的一群人是很困難,多數人會用另一套邏輯合理化自己的優勢,例如比下有餘,但比上不足。平常幹話歸幹話,我清晰的意識到在客觀條件下,我是幸運的一小群人,例如平時衣食無缺,接受了好的教育,這些都不是我努力掙來或應得的。之前跟個中國同學討論,我說,在不用貸款的條件下,能大學就在美國唸書,現在過來德國念碩士,這家庭的經濟能力,在中國肯定是中產起步,沒有前 10%也是前 20% 的存在。你想,中國 14 億人口,有 10 億人沒搭過飛機,12.7 億的人沒有護照,也就是只有 10%的人出過國。沒辦法,他還是覺得,跟旁邊的朋友比起來,他就普通水平。這問題很關鍵的,你想想,如果在美國的白人能意識到自己的幸運,種族之間的衝突就能大大減少。說回身邊,可能認識的馬來西亞人比較多,之前也沒意識到很多在台灣的東南亞學生,外籍生身份其實會造成很多困擾的,例如更貴的學費、很多人原先不一定是會講國語、畢業後找工作難度更高等等,可能我在嘴德國人的時候,還是要適時的反思。
- 前後看完陳丹青的《局部》跟余秋雨的《中華文化四十七講》,前者以西藏組畫馳名於拍賣界,後者以《文化苦旅》被廣為人知。雖然後來余秋雨黑掉,陳也看不起余,但那是後話,我始終相信,作家人格可以昇華某些平庸的作品,但好的作品本身不會因作家人格跌落神壇而掉價,扯遠了。陳丹青進入我的視野,是一個鳳凰網訪問他的影片,敢講,有格局,真實,但在《局部》中,他表現的韜光養晦許多,這種強者內斂起來能使人尊敬的發麻。《四十七講》是余秋雨開在北大一門課的收錄,有觀點,行文用字質樸,沒有學術界常有的毛病。上下五千年歷史,若不是專家學長或老師,眾多細節真與日常生活無關,畢竟傳奇遠而粥飯近,但此書算是高度總結了中華漫長歷史星河中的閃光點。會二刷。
 |
---|
從ETHZ眺望市區 |
- 買了一月底回台灣的機票。不知道為什麼,這些年,我對出國或回國的印象,都是深夜的高速公路,閃過一面一面打著昏黃燈光的廣告牌,腦中響起滅火器樂團的《長途夜車》與伍佰的《返去故鄉》,在那種尚未正式抵達,但又已經離開的模糊地帶,情感會不由自主的氾濫。
- 當我們看王力宏人設崩塌感嘆這世界已經變得過於虛假的時候,回過頭看一眼 LinkedIn,我去,也是同一批人在裝,真tm的一個魔幻世界。
- 華沙的車是會讓人的,打破了我對經濟水平正比與車讓人比率的偏見。
- 太喜歡 Netfilx 一檔叫《白種元醉話人生》的節目了。像陳曉卿、羅永浩、白種元這群能侃的中年大叔,是我現在的人生模範。
- 最近在跟我家老闆討論這問題:為什麼號稱有更多言論自由的台灣,脫口秀的水平現在明顯比中國低,youtube 也變得越來越難看,反而在 bilibili 上能找到很多寶藏 up 主?有了以下幾個假說。一、短期的優勢會造成長期的劣勢。腥羶色、人身攻擊、種族歧視的包袱,天生能量較強,更容易有共鳴,更能擊中到觀眾。所以當有捷徑能走的時候,脫口秀演員就會花更少的注意力在其他生活細節的琢磨上,幾代迭代下來,原本寬的路,就越走越窄了。這有點像經濟學上的資源詛咒或是荷蘭病;二、沒有限制的自由反而是種不自由。例如散文這自由的文體,名篇的數量,或者說文學上的高度,遠低於有限制的絕句與律詩、有詞牌曲牌的詞曲。所以自不自由可能與創作水平沒有直接關係。三、b 站相對年輕,真正從二次元出圈,大範圍的被人們接受,其實也就這兩三年的事。而相對年輕的平台,更容易呈現一個百家爭鳴的狀態,加上 b 站的影片推薦不全靠算法,還有編緝人為地去調整整體內容的調性。四、富足悖論。信息的平均質量越來越差,但最好的東西卻越來越好。豐富的市場同時對中間的消費者不利,但對有意識的消費者有利。五、人口基數大。總之,我們沒有結論,就是亂亂提一些有可能的原因。
- 既然都提到 b 站了,給沒用過的人推薦一下幾個頻道:〈老師好我叫何同學〉,神一般的存在,每一期的質量都是一等一的存在。他的存在讓我還能相信,這是一個只要內容過硬,不可能不被看到的美好時代。〈硬核的半佛仙人〉,邏輯鬼才,人間清醒的分析各項議題,節奏快,有些論調有博眼球的成分,但耳目一新的論述還是值得一聽。〈苏星河牛通〉,手機軟體的測評,每集的創意都在水平之上,實力不允許低調。〈影视飓风〉,硬核的影視相關頻道,他們完美示範如何把專業的東西講的引人入勝,對很多做知識類型的內容創造者有參考意義。〈峰哥亡命天涯〉,做一些奇奇怪怪事情博眼球類型,早期拙劣的作品中,能看到類似〈反正我很閒〉早期閃亮亮的東西,但近期做的東西拉垮。〈20 岁了还没去过星巴克〉,跟峰哥路數接近,也經常連動,以尷尬出名,推薦早期印度系列。〈食贫道〉,吃播,餅叔個人魅力吃定了我,vlog 系列質樸,紀錄片系列剪輯與配音給力。〈綿羊料理〉,湖南妹子,擅長高仿奇怪料理,每集都有故事性,總結就是鬼畜、押韻、措不及防。〈鞑厨高寒〉,最新迷上的教做菜的 up 主,一開始看覺得中英混雜的講話很靠北,但越看越有料,對料理底層邏輯講解清晰,餐飲方面的知識給的都很人間真實。〈吃花椒的喵酱〉,妹子可愛不解釋。其中有些 youtube 上有帳號,但就跟吃東西會想吃正宗的道理一樣,對岸創作者的作品,搭配彈幕原汁原味的看能有更好的體驗。
- 明顯感受到寫回顧文的情緒,在 12/31 跟 1/1 有天與地的差別。如果以後創辨宗教,一定把曆法設為 180 天一年,這樣立 flag 跟反思的頻率與正常人類比直接乘二。
- 最後,祝我很鐵的兄弟新婚快樂!莫名的緣分,讓我們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,或同班或同校或同寢室,之後還一起都來德國求學。正如你所說,結個婚沒啥大不了的,就只要擔心博士能不能畢業,畢業之後找的到工作嗎,要在哪邊工作,薪水能不能養家,要生孩子嗎,要生幾個,怎樣分工家務,要不要回台灣就近陪家人,上有老下有小會不會壓力很大這些問題。恩,你行的!真沒什麼大不了的。
《結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