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單與生活 II

Published on
All posts

快快抹乾眼淚 看曇花多美 路過人間 無非一瞬間 每段並肩 都不過是擦肩

《路過人間》郁可唯

到柏林之後,手機聽的裡多半還是中文歌。《與惡》的話題其實並不沈重,差不多的事情每天都在電視台上火熱上演,但是是那種明知存在問題卻無解的乏力與諷刺,我本能地會遠離這類議題。後來聽到郁可唯在賽里木湖旁唱的版本,這首歌被賦予上了輕鬆、溫暖、向上的底色,適合用來提醒自己,莫惜金縷衣,應惜少年時。

離時代遠遠 沒人間煙火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

《我的快樂時代》陳奕迅

18 歲是一個能開車、能喝酒,標示著自由;30 歲是傳統意義上的而立,標示著責任。物理上的時間是連續的,但總有些年紀顯得特別,25 歲對我來說就是如此,感覺那是一種快樂時代的結束。林夕寫詞,25 歲的 Eason 唱,自信唱對未來的未知,樂觀唱初識生活的無奈,灑脫唱墜歡末拾酒痕在衣。很多人嘴上喊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,但心裡其實慌張的一塌糊塗,怎如 E 神這樣離時代遠遠,沒人間煙火,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。

佇坎坷的路騎我兩光摩托車 橫豎我的人生甘哪狗屎 我沒錢沒某沒子甘哪一條命 朋友阿 逗陣來搏

《浪子回頭》茄子蛋

那次的經過好像是這樣的:反正就是有兩個大叔要進來我們的 KTV 包廂,看大家猶豫不決我就放他們進來了,當時想的就是 It's all about experience,平凡無聊的留學生活讓我對各種奇怪的人事物不排斥。但後來他們就開始毛手毛腳的騷擾 April 跟 Sherry 大大,而我只專注在我的朋友呀逗陣來搏,然後一兩首歌的時間才被請出去,反正有點 ㄎㄧㄤ。雖然政治不太正確,但現在想起來滿好笑的,兩位大大你們說,484 收穫了特別的經驗。

picture 歌單與生活II
依稀彷彿貌似是這一次

我不要在孤獨失敗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裡 物質的騙局 匆匆的螞蟻 沒有文化的人不傷心

《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》新褲子

騎著摩托車,頂著炎熱但熟悉的大太陽,臉邊吹過高雄帶有鹹味的熱風,大聲唱著沒有文化的人不傷心,那是我有關 20 年的夏天。最近幾年,每個夏天都會有個出圈的綜藝,19 年是屬於《樂隊的夏天》的。我不太懂那些音樂的分類,搖滾跟 Rock N Roll 到底是不是一回事都不懂的那種,但我喜歡這首歌,我心有一團火,你們只看到煙,我不要會在孤獨失敗中死去,千千萬戶燈火,多只是匆匆困在物質裡的螞蟻,要淪落至此,不如像那批牛逼的人,早早地死去。不努力來人間幹什麼,做臥底嗎?當然,我只是說說,還那麼好吃的沒吃,那麼多好看的沒看,那麼多好玩的沒玩,我捨不得。

你若欲友孝序大毋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囡仔上好命 《落雨聲》江蕙

江蕙將會是一代傳奇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雖然這樣的類比可說是不倫不類,但在我心中,梅艷芳之於粵語歌,正如江蕙之於台語歌。兩年中我跟何洵很常一起跑慕尼黑,主要是員成、廖肥跟書宇在那邊,除了有地方能蹭吃蹭住這主要原因外,次要原因是理工科以及鄉下來的這些共同背景讓我同溫層的很愉快。應該是五月考 FRM 那次,考完之後心裡很空虛,空虛了就想家,然後又聽到這首,霎時間在微冷飄著雨的慕尼黑街頭,我想與路過身邊的每個傻蛋,分享這首美到不行的歌,可惜呀。

picture 歌單與生活II
Garching TUM 旁的地鐵站 很科學

有時候會有一點倦 實現夢想原來並不是終點 昂首走了好久好遠 在世界的盡頭撒野 卻想念最初的少年 《少年》周華健

周華健可以說就是我國中的最愛了,《周而復始》這合集聽了無數遍,推一下比較小眾的《忘憂草》跟《上上籤》。那時候聽歌,還是一張專輯一張專輯的聽,會把專輯作為一個整體去看它的起承轉合,會關心 intro 與 outro。但自從 YouTube 跟 Spotify 流行,不再買專輯之後,很少人會在乎這些。《少年》這首新歌完美的承接上我國中時對他的記憶,同樣的嗓音,凍齡的面容,一樣的簡單與溫暖。一個人擁有什麼不重要,要看他害怕失去什麼,而我害怕失去少年的精神容貌。

輕輕鬆鬆人生路途阮來行 無人是應該永遠孤單 阮會歡喜有緣你作伴 要離開笑笑阮沒牽掛 《海海人生》陳盈潔

台語也是個圍城。小時候覺得台語很俗,越長大,離中部越來越遠之後,能流利地講台語這件事在我心中越來越帥。遊子才會想家,異鄉人才思鄉音。這段時間人在外,隔了一層距離更能看清很多現象。一是海島民族的個性其實滲透到台灣人的方方面面,那種不畏艱難出外打拼,遇到困難也能隨遇而安一笑置之的心境,是台語歌永恆不變的一個重要主題,例如《流浪到淡水》、《黑輪伯仔》、《向前走》、《水手》,往遠的說是四百年歷史的持續不穩定,往近的說是泉漳閩南客家人的精神特質綜合。二是批評當代台灣年輕人跟中國比起來不上進的言論,其實底層邏輯很好理解,就是台灣已經從生產型社會過度到消費型社會,跟日韓接近,最底層的協作機制的已經改變,人與人之間不再需要辯論往同個方向前進,社會從絕對走向了相對,沒有了統一的目標,一方面看來是冷漠而迷茫,令一方面看來是自由的百花齊放。如果只揪著迷茫來看,就永遠走不出世代的隔閡。

I've been to Nice and the Isle of Greece When I sipped champagne on a yacht I moved like Harlow in Monte Carlo And showed them what I've got 《I have never been to me》Charlene Duncan

因為這首歌,我對尼斯與摩納哥就是沙灘、遊艇、香檳、美女的印象。尼斯的蔚藍海岸確實藍的很有層次,藍的有獨特的味道,藍的自成一格別出心裁。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,尼斯沙灘稱不上沙灘,而是滿滿的小礫石,所以,看不到夕陽西下漫步海灘或打沙灘排球的美好畫面,而是一坨坨肉,墊著一條條厚毛巾躺在那閒賦蹉跎。從尼斯出發,向北半小時的火車就是摩納哥,一個在山丘上的小國。蒙地卡羅是它最著名的一個區,以賭場、F1 大獎賽、奢豪聞名於世。進它賭場要出示證件與付一筆入場費,硬件上沒有想像上的特別豪奢但有歐洲常見的歷史感,但遙想百年之後,在一個遠方的國度,它應該還是會以 Monte Carlo Simulation 被世人認識。

picture 歌單與生活II

越頭伊不願切 往事欲如何 要將伊初戀心肝放在佗 熟識妳了後佗位找 《往事欲如何》伍佰

一個人在西西里島的時候,我常常走到海邊,望著初冬沒有太陽的地中海,哼起這首歌,就能陷入一種略顯矯情的平行世界,如果把歌唱給了風,風會吹遍整片海洋。這首歌收在《雙面人》這張專輯,第一次聽應該是國小的時候,三舅還在台北打工時候給我的 CD,後來是何洵給我一個《伍佰老師再深造》歌單中,再重新回憶起的。楊絳說過,一首詩中,妥貼的字是有黏性的,不容易忘。歌也同理,好的曲也有黏性,看到歌詞,曲就會在腦海中縈繞,《往事欲如何》的副歌就有這種魔力。順便推一下水管上滾石唱片《愛情限時批》的 MV,那年紀的萬芳好看的突破天際。

送你一朵小紅花 開在你心底最深的泥沙 獎勵你能感受 每個命運的掙扎 《送你一朵小紅花》趙英俊

我跟朵瑞斯常常存在一個守恆律,講的是我們很多方面都是相反的人,例如她各方面認真,我事事懶散;她做惡夢的時候,我有高概率會做美夢;她學習成績好,實習工作經驗閃亮,我長年成績吊車尾,職涯上也不務正業;她飲食上少油少鹽,經常奉行斷食,我喜歡油炸甜食來者不拒,貪吃成性,嘗試過一次斷食,27 小時後就忍不住去點了一桶炸雞;她閱讀上一目十行,看 YouTube 幾乎都兩倍速播放,每次一起看東西都要提醒她幫我調一下速度;她交友謹慎有點社恐,我則第一天認識就能一起喝酒;她熱衷拳擊跆拳道等各種能消滅人類的技能,我則是任何有肢體接觸的運動都敬謝不敏,隔網是最低的要求。她對很多社會議題都能一腔熱血義憤填膺青春異常,我則是常打哈哈,心中想著一群傻逼,關我毛線事,就只想著下餐要吃啥等雞皮蒜毛的事。但是,因為我在電影口味上的沒有節操,那種溫暖好哭的電影是我們少數的交集,跨年的時候在華沙一起看的《送你一朵小紅花》就屬於這類型。它的主題曲一聽就愛,怎樣凶神惡煞的菸酒嗓壯漢,這樣的詞曲一唱下去,隔著刺龍刺鳳滿身紋身的膘我都能感受到溫暖與善良,有些歌就是那麼神奇。

picture 歌單與生活II

最後附上幾首在這段間內無限循環過,很愛但沒有收錄的歌:《流浪到淡水》、《寫一條歌,寫你我爾爾》、《一封家書》、《青春與愛情》、《孤味》、《Perfect Symphony》、《笑看風雲》、《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》、《碼頭姑娘》、《好久不見》、《小小的太陽》、《珍惜》、《一葷一素》、《紙短情長》、《人間》,這順序是由近到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