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的自我修養
- Published on
李笑來的書,從字數來說,說是本小冊子比較貼切。不是幣圈可能不認識,李笑來何許人也?人稱中國比特幣首富,從網路上的事蹟來看,是個很懂自我行銷的人,例如他把《把時間當作朋友》一書的稿費捐給了北大,這操作有點騷。
他的爭議性很大,但我們在這裡不談他的人品問題,或是說,我現在基本不敢談任何人的人品問題,因為許多在媒體上看似體面的人,私下都不是那回事,反而有些在網上被黑出翔的人,其實私下人並不糟。我理解,新聞媒體上不會存在真相,你想想,法庭上都沒真相了,何況媒體?
以下是一些他提及的投資概念筆記。
- 如何精準的定義韭菜:在本質不是零和遊戲的交易市場裡,以為自己在玩零和遊戲的交易者。確實,除非有強大的演算法加上一些衍生性產品的策略,討論明天是漲是跌基本與賭博無異,而且還是會被莊家抽的那種賭博。
- 投資與投機之間的差異:與長短線無關,投機者拒絕認錯、學習、進步,而投資者願意。這與《一個投機者的告白》一書的觀點吻合,很好,這樣比較能有底氣的說我投機我驕傲。
- 交易頻次還是得盡量下降:交易頻次越高,交易越是接近零和遊戲。巴菲特就曾說:股市短期來看是投票機,長期來看是秤重機。
- 股票市場不是一個零和的賽局:股價背後最深層基本的是要反應生產能力(Produtivity),所以如果我們相信人類世界是在進步,而生產效率是在提升,則股價應該伴隨上升。
- 買家與賣家之間該有禮貌, 畢竟一筆交易亦需要有結論不同的兩造雙方。承讓承讓,謝謝有你這筆交易才能完成,我也不確定我會不會對,但我們各自珍重:)這禮貌的有點哭爸。
- 價值投資聽起來很合理:但在時機面前,價值什麼都不是。深深同意這一點,我個人完全不相信價值投資,套反正我很閒的語法:你對價值投資的定義是什麼?價值投資,這麼簡單嗎?說價值就價值,你上次看到有人價值投資成功是什麼時候?你以為說價值就價值呀?什麼樣叫價值?什麼樣叫不價值?下次有機會再談談這話題好了。
- 如何定止損線:很大部分取決於交易標的的日常波動幅度
- 盯著線圖的幻覺: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經驗(我也有),就是盯著線圖,看著低點與高點對自己說,如果我在這裡買那裡賣就好了。我之前對此的解釋就是純粹的意淫:對歷史事件的幻想,但李孝來的說法我覺得更準確:高點的存在就是有人太貪,不理性的把價格喊上去;相對的,低點就是有人太懼,不理性的拋售。所以,這兩種成交位置的量都不會太大。這種不理性的人是遠超過能理解範圍的,所以那一部分基於衝動的交易,注定不屬於自詡理性的交易者。
- 人怎麼變壞就會怎麼變好:沒有人天生喜歡自己壞自己傻。差異在於有人合理化自己的錯誤,然後不斷的 reinforcement,然後就變笨了。必須理解,這種人的本質還是想變聰明的,只是偶而比較懶惰,媽的這想起來怪可怕的,我笨的大半因素被解釋了。公式:通苦 + 反思 = 進步。「不壞」與「不傻」是對人品與智商的最高評價。好人千篇一律,壞人千奇百怪;聰明人千篇一律,傻瓜五彩繽紛。
- Intraday Momentum Strategy:基本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,沒有預設立場,只買交易量大的,找一隻快漲停的,殺進去,第二天再等一隻漲停,第三天賣出。
- 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:你已經錯過 XXX,後來你又錯過 YYY,你現在還想要錯過 ZZZ 嗎?
- 孤獨交易的重要性:正確不重要,特立獨行的正確才能有巨大的回報。但是固執己見與認錯的界限在哪裡?
- 必須留部分現金部位:天有不測風雲。學習與觀察能力才是這一行最重要的能力,而這種能力來自於生活、工作經驗,所以不要全職搞投資。
- Kubler-Ross Change Curve:可以 Google 一下,描述一個人從拒絕、惱怒、接受、進步的過程。
- 傻瓜的共識也是共識,不一定生成價值,但很可能生成價格。
- 好人一生平安。
最後,有興趣的可以查查孫宇晨、以太坊、萊特幣,又是一個大奸大猾大傻大痴的故事。